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有機太陽能電池由于其重量輕、透明度高、能大面積成膜、易制備成柔性器件等優(yōu)點,被認為是具有極大潛力的光伏器件,也是如今綠色能源領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但是,目前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離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應用尚有一定的距離。本文以提高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為主要目的,研究了不同的極性溶劑揮發(fā)退火對聚噻吩與富勒烯太陽能電池光活性層的影響。同時,研究了鹽酸溶劑揮發(fā)退火對噴涂制備的電極邊界形貌的影響,為未來全濕法制備大面積的有機太陽能電池做
2、了鋪墊。本論文的主要工作分為以下三個部分:
1、優(yōu)化了光活性層的成膜工藝。本文中選取旋涂工藝來制備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活性層,研究了旋涂時間和轉速對光活性層成膜特性的影響。隨著旋涂時間的增加,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呈現(xiàn)出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旋涂轉速對器件性能的影響與之類似。結果表明,在旋涂時間為60 s、旋涂轉速為1000 rpm時,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最高,達到了6.55%。
2、系統(tǒng)地研究了極性溶劑揮發(fā)退火對基于 ITO
3、/ZnO/PTB7:PC71BM/MoO3/Ag結構的有機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影響,極性溶劑包括甲醇、乙醇、二甲亞砜、丙酮、異丙醇。通過分析器件性能和光活性層形貌的變化,結果表明極性溶劑的溶解度參數(shù)和粘度,在對混合光活性層的形貌控制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使用高溶解度參數(shù)和低粘度的甲醇溶劑進行溶劑揮發(fā)退火處理后,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從處理前的6.55%提高到處理后的8.13%。我們通過使用原子力顯微鏡測量極性溶劑揮發(fā)退火前后光活性層的表面形貌
4、變化,以及采用空間電荷限制電流理論來模擬仿真溶劑揮發(fā)退火前后電荷的遷移率變化,闡明了極性溶劑揮發(fā)退火的作用機理。
3、采用鹽酸溶劑揮發(fā)退火工藝對噴涂法制備的電極進行表面處理,研究了其對電極邊界形貌的影響及其作用機理。結果表明,通過控制鹽酸溶劑揮發(fā)退火的參數(shù)能顯著改善電極的表面形貌,消除了噴涂過程中造成的邊界衍射效應。經鹽酸溶劑揮發(fā)退火處理后,電極的邊界寬度從4.91μm明顯地減小至1.14μm。同時,通過采用金相顯微鏡與掃描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基于聚噻吩及富勒烯衍生物材料有機太陽能電池光電性能研究.pdf
- 溶劑揮發(fā)退火對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性能影響及微觀形貌的研究.pdf
- 基于聚噻吩的光伏太陽能電池研究.pdf
- 非富勒烯有機受體-共軛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研究.pdf
-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用富勒烯電子受體材料的設計及性能研究.pdf
- 溶劑處理對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性能影響的研究.pdf
- 功能化富勒烯衍生物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pdf
- 含富勒烯單元的太陽能電池有機染料敏化劑的分子設計與模擬.pdf
- 基于有機溶劑修飾的太陽能電池性能研究.pdf
- 卟啉-富勒烯化合物的合成及在有機太陽能電池的應用.pdf
- 含富勒烯的D-A型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合成及其性質研究.pdf
- 基于聚噻吩衍生物的有機太陽能電池材料的研究.pdf
- 聚3-己基噻吩及染料對固態(tài)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性能影響的研究.pdf
- 光學調制結構對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影響.pdf
- 混合溶劑及溶劑添加劑對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性能影響的研究.pdf
- 陰極界面修飾對有機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影響.pdf
- 20237.在并五苯富勒烯太陽能電池中證明單線態(tài)裂變
- 太陽能電池
- 陰極修飾層溶劑對反型聚合物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影響.pdf
- 活性層形貌添加劑對聚(3-己基噻吩)太陽能電池性能的影響及其機理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