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好氧污泥強化造粒初期EPS變化規(guī)律及主要組分研究專業(yè):環(huán)境工程碩士生:王曉慧指導老師:劉永軍教授摘要本試驗通過分別在SBR反應器中好氧顆粒污泥培養(yǎng)的第17天(R1)和第814天(R2)投加混凝劑聚合氯化鋁(PAC)的方式,分析在混凝劑投加時間不同的條件下,好氧顆粒污泥形成初期顆粒污泥的外觀形態(tài)及其基本特性的不同,在此基礎上采用三維熒光光譜(3DEEM)和傅里葉紅外光譜(FTIR)技術分析初期胞外聚合物(EPS
2、)各組分的含量及變化規(guī)律,進而探究好氧顆粒污泥形成初期不同時間加入混凝劑聚合氯化鋁進行強化造粒過程中胞外聚合物的變化以及起關鍵作用的主要組分,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在不投加PAC的條件下,反應器內的微生物在17天處于適應期階段,反應器內微生物的數量變化不大;在814天處于對數增長期階段,反應器內微生物的數量急劇增加。(2)在反應器運行的第814天投加混凝劑PAC比在第17天投加混凝劑PAC加速了初期污泥顆粒化,且推遲投加混凝劑的反應器
3、中形成的好氧顆粒污泥外形較規(guī)則,結構緊湊,沉降絮凝性能和污染物去除效率較高。(3)采用3DEEM技術分析顆粒污泥形成初期污泥各類型EPS的組分發(fā)現,代表蛋白類物質的峰A(ExEm=285290315355nm)和代表芳香蛋白類物質的峰B(230330345nm)的響應值增強明顯,表明熒光類蛋白物質在微生物聚集體形成和結構穩(wěn)定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推遲投加PAC的時間可以明顯增加EPS的產生量。PN在好氧顆粒污泥中占主導地位,好氧顆粒的形成和
4、結構穩(wěn)定有賴于蛋白類物質,陽離子結合好氧顆粒污泥的能力與LBEPS的變化是密切相關的。(4)采用FTIR技術分析污泥各種類型EPS的組分發(fā)現,在1654cm1下的吸收峰屬于蛋白質二級結構,分別存在于SEPS和LBEPS、TBEPS中,其中LBEPS中1654cm1處的吸收峰在推遲投加PAC的反應器中第15天的吸收較弱,波動情況同蛋白質濃度變化相一致。污泥形成初期蛋白質二級結構AeI物質和天冬氨酸類物質占主導地位,這些蛋白類物質在好氧顆粒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好氧污泥混凝強化造粒的操作控制條件及其作用機制.pdf
- 強化造粒條件下顆粒污泥中EPS不同組分的空間分布特征.pdf
- 好氧污泥強化造粒過程中不同元素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及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征.pdf
- 超聲波-缺氧-好氧消化過程中污泥EPS及酶活性變化研究.pdf
- 剩余污泥好氧堆肥及重金屬形態(tài)變化研究.pdf
- 污泥好氧堆肥工藝中主要影響因素的研究
- 厭氧好氧工藝中生物強化原位污泥減量技術研究.pdf
- 混凝強化造粒條件下好氧顆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繁衍與聚集.pdf
- 強化好氧污泥反應器污泥顆?;胺€(wěn)定運行水力學策略研究.pdf
- 高鹽好氧污泥快速顆?;拔勰嗵匦匝芯?pdf
- 超聲波強化剩余污泥缺氧-好氧消化的研究.pdf
- 微生物強化剩余污泥好氧消化的過程研究.pdf
- 基于粒數衡算方程的好氧顆粒污泥數學模型研究.pdf
- 異養(yǎng)硝化菌強化好氧顆粒污泥脫氮實驗研究.pdf
- 污泥干化系統(tǒng)方案---市政污泥、造粒、循環(huán)冷卻
- 強化好氧顆粒污泥形成與結構穩(wěn)定的工藝調控研究.pdf
- 厭氧活性污泥及厭氧污泥胞外聚合物(EPS)除鈾試驗研究.pdf
- 藥劑強化污泥自熱高溫微好氧消化技術研究.pdf
- 內置篩網型好氧顆粒污泥反應器性能強化研究.pdf
- 好氧顆粒污泥的培養(yǎng)及穩(wěn)定運行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