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隨著人類訴訟文明的發(fā)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的訴訟地位發(fā)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由曾經任“人”擺布的訴訟客體成為能為自己主張權利的訴訟主體。西方一些司法制度比較完善的國家已經形成一整套比較成熟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權的刑事法律制度。在這些制度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法律賦予的權利,根據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向追訴機關提出挑戰(zhàn),平等進行對抗,以期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反觀我國,1996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在控辯平等方面雖然取得一定進步,但仍
2、沒有改變原有的以追訴犯罪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司法體制,被追訴人并沒有獲得應有的主體地位。如何立足我國司法現(xiàn)實并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完善我國刑事訴訟中規(guī)制控辯關系的制度、程序,達到控辯平等武裝、平等對抗、平等保護,是本文探討的重點。論文的主要觀點如下:
刑事訴訟構造的基本理論。刑事訴訟構造是指控、辯、裁三方的法律地位和關系,也包括公、檢、法之間的法律地位和關系。刑事訴訟構造是刑事訴訟法的一個基本理論范疇,刑事訴訟中的控辯
3、關系是刑事訴訟構造內部的一組關系。以刑事訴訟構造作為方法論工具研究控辯關系,有利于從整體上把握控辯關系的各種特點,從而避免單獨研究控辯關系可能割裂訴訟各方的有機聯(lián)系以及理論視角的單薄。由于刑事訴訟構造的概念本身還有爭議,在文章第一部分對這些概念進行了詳細梳理和澄清。
國外刑事訴訟中控辯關系的內容。無論是大陸法系國家,還是英美法系國家大都規(guī)定了各種保障被追訴人人權的訴訟制度和程序。這些制度很多形式上差距很大,但在保障人權、實
4、現(xiàn)控辯平等的作用上卻不謀而合。通過對有代表性國家較著名的刑事訴訟原則及具體制度的介紹,可以對這些原則、制度及其蘊涵的精神有所了解,進而總結出國外刑事訴訟控辯關系的三大發(fā)展趨勢。
我國刑事訴訟控辯關系的特點及缺陷。從立法、司法實踐兩個角度總結出我國刑事訴訟控辯關系嚴重失衡,存在著力量上、主體上、信息上的不平等,并對具體表現(xiàn)進行了列舉和闡述。
我國刑事訴訟控辯關系的內容重構。借鑒國外有代表性國家的經驗并針對我國的
5、立法、司法實踐,提出了比較系統(tǒng)的制度建構方案,例如在我國刑事訴訟法再修改時確立程序法定原則、無罪推定原則、沉默權制度和司法審查制度等,保障被追訴人在力量上、主體上、信息上與追訴機關平等對抗,以維護其合法權益。
只進行制度構建是否足夠?本文在附論中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認為制度構建與觀念更新必須同步進行,甚至觀念更新更具根本性。我國傳統(tǒng)的重權力、輕權利等訴訟理念應當轉向權力與權利等并重的現(xiàn)代訴訟理念。先進的訴訟理念需要合理的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刑事訴訟中的控辯平衡研究.pdf
- 刑事訴訟中的控辯合意分析.pdf
- 論我國刑事訴訟中的控辯平衡格局.pdf
- 試析控辯權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的發(fā)展
- 刑事訴訟構造的初步分析.pdf
- 論刑事訴訟縱向構造.pdf
- 從刑事訴訟構造看我國的檢警關系.pdf
- 刑事訴訟中公檢法關系研究
- 兼論我國刑事訴訟控辯主體地位的制度重構.pdf
- 淺論刑事訴訟中的幾項關系
- 刑事訴訟中偵查和公訴關系研究.pdf
- 行政訴訟與刑事訴訟的關系研究.pdf
- 我國刑事訴訟中檢警關系研究.pdf
- 刑事訴訟中律師與法官關系研究.pdf
- 論刑事訴訟中的控審關系.pdf
- 論刑事訴訟中的檢警關系.pdf
- 我國刑事訴訟中檢警關系問題研究.pdf
- 刑事訴訟控辯平衡原理論——以被追訴人的訴訟權利保障為視角.pdf
- 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法的概念
- 刑事訴訟中的辨認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