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發(fā)光二極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以發(fā)光效率高、壽命長、節(jié)能環(huán)保等優(yōu)點,在建筑、信號照明、背光、顯示、街道、室內照明等有著廣泛應用。目前,實現(xiàn)白光LED光源在較寬范圍內色溫連續(xù)可調,又能在該范圍內保持高的顯色性,近年來成為研究的熱點。針對寬色溫范圍內高顯色性白光光源缺乏有效合成方法的問題,本文進行了以下研究工作。
首先,根據光混合原理及脈沖寬度調制(PWM)方法,推導出兩通道和三通道調光關系式。兩通
2、道調光法采用冷白和暖白LED合成白光,實現(xiàn)混合光源色溫在3300K~7500K之內,偏差小于32K。然而,光源顯色指數整體上較低,均小于90。三通道調光法采用了暖白/綠/藍LED合成目標光源,測試結果表明:色溫在3200K~7600K之間,其最大誤差為1.82%,且顯色指數在86.5~95.3之內,較兩通道調光法有較大提升。
其次,針對三通道調制的光源在低色溫時顯色指數不夠高的現(xiàn)象,本文在三通道、兩通道調光法基礎上,根據由實驗
3、確立的相關色溫與特定色坐標關系,提出一種“3+2”調光方法,通過分別控制紅/綠/藍/暖白(R/G/B/WW)驅動信號占空比實現(xiàn)白光光源調制。實驗結果表明:當混合光源光通量設置為300lm時,色溫在2900K~7600K范圍內連續(xù)可調,色溫偏差為0.56%,混合光源調節(jié)色溫時光通量的起伏小于2.24%,顯色指數Ra均在94~96之間,理論與實際偏差為不超過0.1;設置色溫為5000K,當光通量取值在0~800lm范圍變化時,光通量偏差小于
4、2%。
最后,根據提出的“3+2”調光方法和設計指標,設計了一種遠程智能調光控制系統(tǒng)。系統(tǒng)實現(xiàn)如下功能:通過智能手機APP或紅外遙控器,實現(xiàn)光源開關、顏色變化、光通量調節(jié)、色溫調節(jié)、恒光模式及自適應模式等,其中,恒光模式采用兩塊NRF24L01模塊進行光照數據通信,經多次協(xié)調使環(huán)境光照強度與設定值趨于一致。
本文提出的“3+2”調光方法,具有計算方法簡單、調光精度高、易于硬件實現(xiàn)等特點。同時,構建的這套光控系統(tǒng)不僅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低色溫高顯色性白光LED的制備及性能研究.pdf
- 高顯色可調色漸LED白光.pdf
- 高顯色可調色溫LED白光的研究.pdf
- 白光LED顯色性評價和光譜最優(yōu)化研究.pdf
- 高顯色LED白光光譜最優(yōu)化研究與設計.pdf
- 高顯色性稀土熒光粉的研究.pdf
- 高顯色白光LED用稀土共摻雜YAG:Ce3+.pdf
- 高顯色白光LED用熒光粉的合成和光譜研究.pdf
- 高顯色性暖白光LED用Ca3Si2O7基紅色熒光粉的制備及光譜特性.pdf
- 公路隧道LED照明配光及調光系統(tǒng)研究.pdf
- 改進大功率LED顯色性的仿真研究.pdf
- 白光LED用新型Ce-YAG單晶熒光材料制備及顯色性能研究.pdf
- 基于LED光源的調光系統(tǒng)設計.pdf
- 一種LED自適應調光系統(tǒng)的設計和實現(xiàn).pdf
- 一種led自適應調光系統(tǒng)的設計和實現(xiàn)
- led燈恒流驅動數字調光系統(tǒng)設計
- 白光LED發(fā)光建模與通信系統(tǒng)研究.pdf
- 基于avr單片機的led自適應調光系統(tǒng)
- 基于avr單片機的led自適應調光系統(tǒng)
- 井下白光LED無線通信系統(tǒng)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