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平流層臭氧損耗的現(xiàn)狀平流層臭氧損耗的現(xiàn)狀平流層臭氧損耗的現(xiàn)狀1.平流層的物理化學特征顧名思義,平流層的最大特點是大氣以平流運動為主,極少垂直方向的對流運動。這主要是因為平流層的溫度結構與對流層不同,在對流層頂?shù)骄嗟乇泶蠹s35公里的高度內,大氣溫度變化非常微小,這一高度平流層的大氣溫度非常低,大約在80O左右。自35km到平流層頂,氣溫隨高度的升高而上升。平流層溫度低,空氣稀薄,極少水蒸氣,在這一層也極少天氣過程發(fā)生。由于平流層的高度較對
2、流層高,因此與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相比,平流層的太陽輻射含有更多的短波紫外輻射。一般將來自太陽的紫外輻射按照波長的大小分為三個區(qū),波長在315400nm(1nm109m)之間的紫外光稱為UVA區(qū),該區(qū)的紫外線不能被臭氧有效吸收,但是也不造成地表生物圈的損害。事實上,這一波段少量的紫外線也是地表生物所必需的,它可促進人體的固醇類轉化成維生素D,如果缺乏會引起軟骨病,尤其對兒童的發(fā)育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波長為280315nm的紫外光稱為UVB區(qū),
3、這一波段的紫外輻射是可能到達地表并對人類和生態(tài)系統(tǒng)造成最大危害的部分;波長為200280nm的紫外光部分稱為UVC區(qū),該區(qū)紫外線波長短,能量高,不過這一區(qū)的紫外線能被大氣中的氧氣和臭氧完全吸收,即使是平流層的臭氧發(fā)生損耗,UVCChapman機制在提出以后近30年的時期內,一直是居于統(tǒng)治地位的學說。但是1974年美國科學家約翰斯頓(Johnston)對這一機制進行了定量的計算,發(fā)現(xiàn)Chapman機制中的臭氧損耗,即使加上平流層向對流層的
4、臭氧輸送,也只占其機制中臭氧生成的20。這一結果表明,在平流層臭氧的動態(tài)平衡中,一定還存在其它更重要的臭氧損耗過程。實際上,平流層大氣盡管遠比對流層稀薄,但也含有一定量的水汽、含氮化合物和含鹵族化合物等。科學家發(fā)現(xiàn),除了Chapman提出的臭氧去除反應外,平流層臭氧更重要的去除途徑是所謂催化反應機制YO3→YOO2YOO→YO2其凈結果是O3O→2O2其中的Y主要是指平流層中的三類物質,即奇氮(NO,NO2),奇氫(OH,HO2)和奇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平流層臭氧破壞機理的從頭算研究.pdf
- 對流層、平流層
- 29217.平流層臭氧對人類活動的非線性響應機理分析
- 50826.對流層頂加熱場及平流層對流層臭氧演變的研究
- 平流層飛艇的壓力控制.pdf
- 20506.平流層brewerdobson環(huán)流的變化趨勢及其對平流層微量氣體分布影響的研究
- 近年來北極平流層臭氧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特征.pdf
- 平流層通信系統(tǒng)研究.pdf
- 1565.一次強對流引起的上對流層下平流層結構變化和對流層平流層交換
- 太平洋海溫和北極海冰對北極平流層臭氧的影響研究.pdf
- 平流層飛艇軌跡優(yōu)化設計研究.pdf
- 平流層飛艇平臺姿態(tài)控制研究.pdf
- 平流層通信信道傳輸特性測試.pdf
- 平流層飛艇sar成像優(yōu)化策略研究
- 平流層ISAR系統(tǒng)設計及仿真.pdf
- 夏季北半球平流層臭氧對太陽紫外準11年循環(huán)的響應及機制.pdf
- 平流層飛艇水平運動的軌跡優(yōu)化研究.pdf
- 平流層飛艇氣動特性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pdf
- 平流層飛艇定點懸??刂坡稍O計.pdf
- 平流層飛艇載雷達系統(tǒng)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