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九章 清熱藥,概述,一、含義 凡以清泄里熱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療里熱證的藥物,稱為清熱藥。二、功效主治1、共有功效主治 都具有清泄里熱的功效,可主治各種里熱證,癥見身熱、面紅、口渴飲冷、尿赤、舌紅、苔黃、脈數(shù)等。 2、主要兼有功效主治。,概述,三、性能特點1、藥性:皆為寒涼,沉降入里,通過清熱瀉火、涼血、解毒及清虛熱等不同作用,使里熱得以清解。即內(nèi)經(jīng)所謂“熱者寒之”,《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所謂“療熱以寒藥
2、”的意思。2、藥味3、歸經(jīng),概述,四、配伍應用1.使用清熱藥時,應辨明熱證的虛實。實熱證有氣分熱、營血分熱及氣血兩燔之別,應分別予以清熱瀉火、清營涼血、氣血兩清;虛熱證又有邪熱傷陰、陰虛發(fā)熱及肝腎陰虛、陰虛內(nèi)熱之異,則須清熱養(yǎng)陰透熱或滋陰涼血除蒸。2.若里熱兼有表證,治宜先解表后清里,或配解表藥用,以達到表里雙解;3.若里熱兼積滯,宜配通里瀉下藥用。,概述,五、使用注意1、因證選藥2、證候禁忌 本類藥物性多寒
3、涼,易傷脾胃,故脾胃氣虛,食少便溏者慎用;苦寒藥物易化燥傷陰,熱證傷陰或陰虛患者慎用;清熱藥禁用于陰盛格陽或真寒假熱之證。3、中病即止,概述,分類:1.清熱瀉火藥2.清熱燥濕藥3.清熱涼血藥4.清熱解毒藥5.清虛熱藥,含義:凡以清泄臟腑氣分熱邪,常用以治療溫熱病氣分實熱以及各種內(nèi)科雜證臟腑實熱的藥物,稱為清熱瀉火藥。適應證:本類藥以清泄氣分邪熱為主,主要適用于熱病邪入氣分出現(xiàn)的高熱、口渴、汗出、煩躁,甚至神昏譫語、舌紅苔黃
4、、脈洪實數(shù)。此外,因各藥歸經(jīng)不同,這些藥還適用于肺熱、胃熱、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臟腑火熱證。配伍:若里熱熾盛而正氣虛者,可配伍補虛藥,以扶正祛邪。,第一節(jié) 清熱瀉火藥,石膏 《本經(jīng)》,[來源] 為硫酸鹽類礦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鈣(CaSO4·2H2O)。,石膏,【藥性】 苦、辛、甘,大寒。 歸肺、胃經(jīng)?!竟πА?生用:清熱瀉火 (清氣分實熱、清肺胃實熱)
5、 煅后外用:收濕斂瘡,石膏,1溫熱病氣分2肺熱喘咳證實熱證3胃火牙痛、頭痛,實熱消渴4潰瘍不斂,濕疹瘙癢,水火燙傷,石膏的應用,1 溫熱病氣分實熱證 辛甘大寒,辛寒解肌透熱,甘寒清胃熱,除煩渴,為治療氣分實熱證的要藥。 ①氣分實熱證 (四大癥,白虎湯)+知母(相須) ②溫病氣血兩燔證 +玄參等 ③暑傷氣陰、熱病后期余熱未盡,氣津兩傷者。 +麥冬 人參,石膏的應用,2 肺熱
6、喘咳證 清胃經(jīng)實熱 配伍麻黃、杏仁 3 胃火牙痛、頭痛,實熱消渴 4 潰瘍不斂,濕疹瘙癢,水火燙傷 煅石膏外用有斂瘡生肌、收濕的作用。瘡瘍潰而不斂,可配伍升藥如九一散(九一丹);濕疹配伍枯礬;水火燙傷,配伍青黛,如牡蠣散。,石膏,【用法用量】 生石膏入煎劑,15-60g,先煎。內(nèi)服宜生用;煅石膏外用適量,研末撒敷患處。【使用注意】 虛寒證忌用。,知母 苦甘寒 肺胃腎 根莖,知母,【藥性】
7、苦、甘,寒。 歸肺、胃、腎經(jīng)?!竟πА?清熱瀉火 (清氣分實熱,清肺胃實熱) 滋陰潤燥,,知母的應用,1 溫病氣分證 +石膏(相須) 2 肺熱咳嗽,陰虛燥咳 既清肺熱,又潤肺燥,清潤兼?zhèn)?,配伍川貝桑白皮等,治療肺熱咳嗽;配伍貝母、麥冬等,治療陰虛燥咳?知母的應用,3 胃熱口渴,消渴證 清胃火以存津液,滋胃陰以生津止渴。故對津傷口渴之證,尤為常用。4 腎陰不足 ,虛火亢旺 滋腎陰,
8、又退虛熱,瀉相(腎)火,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骨蒸潮熱、盜汗、心煩,配伍黃柏、生地黃等。,知母的應用,【用法用量】 入煎劑,5-15g。【使用注意】 虛寒證不宜;因其性寒滋潤,脾虛便溏者尤應忌用。,石膏 甘辛大寒,知母 苦甘寒,1.清熱瀉火 除煩止渴:溫熱病氣分實熱證 白虎湯 氣血兩燔,神昏譫語,發(fā)斑 化斑湯 肺熱喘咳 麻杏石甘湯 熱病燥咳 二母散,,,2.斂瘡生
9、肌 潰瘍不斂3.收濕 濕疹瘙癢.水火燙傷4.止血 外傷出血15~60g先煎煅石膏外用脾胃虛寒、陰虛內(nèi)熱者忌用,生津潤燥:骨蒸潮熱內(nèi)熱消渴 腸燥便秘生知母 清熱瀉火鹽知母 滋陰降火,蘆根 甘寒 肺胃 地下莖,蘆根 甘寒 肺胃 地下莖,【功效】 清熱生津, 清胃止嘔, 清肺祛痰, 排膿, 利尿。,蘆根的應用,1.溫熱病氣分熱證,表熱
10、證煩渴。 2.胃熱口渴,嘔逆。 3.肺熱咳嗽痰多,肺癰咳吐膿痰。 4.濕熱淋證,濕熱水腫。,蘆根,【用法用量】煎服,干品15—30g;鮮品加倍,或搗汁用?!臼褂米⒁狻刻摵C忌用?!捐b別用藥】蘆根為蘆葦?shù)母o,葦莖為蘆葦?shù)哪矍o。二者出自同一種植物,功效相近。但蘆根長于生津止渴,葦莖長于清肺排膿,略有側(cè)重。,天花粉 甘微苦微寒 肺胃 根,天花粉,【藥性】甘、微苦,微寒。 歸肺、胃經(jīng)?!竟πА?清熱瀉火,
11、 生津止渴, 潤燥化痰。,天花粉,1.溫熱氣分熱證,表熱證煩渴。2.胃熱口渴,消渴。3.肺熱燥咳。4.瘡瘍腫毒。,天花粉,【用法用量】 煎服,10-15g?!臼褂米⒁狻?虛寒證忌用,不宜于烏頭類藥材同用。,淡竹葉 苦甘淡寒 心小腸肺胃 莖葉,,淡竹葉,【藥性】 苦、甘、淡,寒。 歸心、小腸、肺、胃經(jīng)。 【功效】
12、 清熱除煩, 利尿。,淡竹葉,1.溫病氣分熱證,表熱證煩渴。 2.心火亢盛證,心熱下移小腸之熱淋。【用法用量】煎服,5—15g。,梔子 苦寒 心肝胃肺 成熟果實,梔子,【藥性】苦,寒。 歸心、肝、胃、肺。 【功效】瀉火除煩 涼血止血 清熱解毒 清利濕熱,梔子,【應用】 1溫熱病氣分熱盛
13、煩躁不安 2心、肝、胃等臟腑實熱證 3血熱出血證 4熱毒證 5濕熱黃疸,濕熱淋證,梔子的應用,1.溫熱病氣分熱盛煩躁不安 本品苦寒清降之性較強,能清瀉氣分實熱,可用于溫熱病氣分熱盛,高熱不退。因其尤長于清解心經(jīng)之熱毒而除煩,故對邪入心胸,心煩郁悶,燥擾不寧者,尤為多用。 2.心、肝、胃等臟腑實熱證 本品雖能通瀉三焦之火,但尤以清瀉心、肝、胃經(jīng)熱邪見長,故
14、常用于心熱、肝熱、胃熱諸證。,梔子的應用,3.血熱出血證 既能清解血分之熱,又有制止出血之功,可用于血熱妄行所致的多種出血證。 4.熱毒證 本品長于清熱解毒,可用于多種熱毒病證。除用治溫熱病及熱毒所致的咽喉腫痛外,還可主治熱毒瘡癰,癥見紅腫熱痛者,內(nèi)服、外用均可。 5.濕熱黃疸,濕熱淋證 本品既有較強的清利肝膽濕熱之功,又能利膽退黃,宜用于肝膽濕熱郁結(jié)所致的黃疸、小便短赤等癥,常與利膽退黃之藥同用
15、,如茵陳蒿湯,以之與茵陳蒿、大黃等藥配伍。亦可清利膀胱濕熱,常用于濕熱淋證。,梔子,【用法用量】入煎劑,5-15g。外用生品適量,研末調(diào)敷。【使用注意】苦寒傷胃,脾虛便溏——不宜?!捐b別用藥】梔子的入藥。梔子皮——偏于達表而去肌膚之熱;梔子仁——偏于走里而清內(nèi)熱。生梔子走氣分而瀉火;焦梔子入血分而涼血止血。,夏枯草 苦辛寒 肝 果穗,夏枯草,【藥性】 辛、苦,寒。 歸肝經(jīng)。 【功效】
16、 清瀉肝火, 解毒散結(jié)。,夏枯草,1.肝火上炎證。 2.痰火郁結(jié),熱毒瘡癰。,夏枯草的應用,1.肝火上炎證 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目珠夜痛。 2.痰火郁結(jié),熱毒瘡癰 苦寒泄熱,味辛散結(jié),治療肝郁化火,痰火凝聚的瘰疬,配伍貝母、香附等;治療癭瘤,配伍海藻、昆布等。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散結(jié)之功,可用于熱毒壅盛而致多種紅腫疼痛者,如治療乳癰、瘡腫、痄腮等。【用法用量】入煎劑,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臨床中藥學.第6章清熱燥濕藥
- 中藥學課件6清熱藥
- 中藥學清熱藥習題
- 中藥學第2節(jié)發(fā)散風熱藥
- 中藥學補虛藥清熱藥
- 中藥學清熱藥習題簡答論述
- 2022年福建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知識一:清熱藥
- 2022年福建執(zhí)業(yè)藥師中藥學知識一:清熱藥
- 中藥學發(fā)散風熱藥
- 中藥學+第26章+驅(qū)蟲藥
- 中藥學+第18章+止咳平喘藥
- 中藥學課件--第16章-消食藥
- 中藥學課件第8章解表藥
- 中藥學課件第2節(jié)-補血藥
- 中藥學課件第2節(jié)-補陽藥
- 中藥學課件發(fā)散風熱藥課件
- 中藥學課件-第九章.1清熱瀉火
- 中藥學課件--第14章-溫里藥
- 中藥學-第8章解表05-09-25
- 中藥學1-4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