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考試考研英語一試題真題(含答案詳解+作文范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試析建筑結構設計要點</p><p>  【摘要】在不斷的建筑結構設計研究與實踐中,人們積累了大量有益的經驗, 并體現在設計規(guī)范、設計說明、標準流程圖等等方面。本文對建筑結構的設計說明、結構布局圖及基礎圖等建筑結構設計的各項要點進行了分別的論述和分析,結合結構設計的各種規(guī)范,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p><p>  【關鍵詞】建筑結構;設計;要點 </p>

2、<p>  中圖分類號:S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p><p><b>  前言 </b></p><p>  目前,人們在具體的建筑空間結構體系整體研究上還有一定的局限性,在設計過程中采用了許多假定與簡化。作為建筑結構設計工程師不應盲目的照搬照抄規(guī)范,應該把它作為一種指南、參考,并在實際設計項目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這就要求結構工程師

3、對建筑物整體結構體系與各基本分體系之間的力學關系有透徹的認識,并通過多年的所積累的結構設計經驗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 </p><p>  建筑結構設計中的要點 </p><p>  1、各層的結構布置圖的繪制 </p><p> ?。?)預制板的布置(板的選用、板縫尺寸及配筋)。標注預制板的塊數和類型時,不要采用對角線的形式。因為此種方法易造成線的交叉,宜采用水平線

4、或垂直線的方法,相同類型的房間直接標房間類型號。應全圖統(tǒng)一編號,可減少設計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員看圖,板縫盡量為40,此種板縫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時從房間里面往外布板,盡量采用寬板,現澆板帶留在靠窗處,現澆板帶寬最好大于等于200(考慮水暖的立管穿板)。 </p><p>  (2)現澆板的配筋(板上、下鋼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 四種尺寸或120、150、180 三種尺寸。盡

5、量用二級鋼包括Φ10(目前供貨較少)的二級鋼,直徑大于等于12 的受力鋼筋,除吊鉤外,不得采用一級鋼。鋼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于200,間距盡量用200(一般跨度小于6.6 米的板的裂縫均可滿足要求)??缍刃∮? 米的板上部鋼筋不必斷開,鋼筋也可不畫,僅說明鋼筋為雙向雙排Φ8@200。板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 </p><p> ?。?)關于過梁布置及輕隔墻。現在框架填充

6、墻一般為輕墻,過梁一般不采用預制混凝土過粱,而是現澆粱帶。 </p><p> ?。?)雨篷、陽臺、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詳圖。雨棚和陽臺的豎板現澆時,最小厚度應為80,否則難以施工。豎筋應放在板中部。當作雙排筋時,高度小于900,最小板厚100,高度大于900 時,最小板厚120。陽臺的豎板應盡量現澆,預制擋板的相交處極易裂縫。雨棚和陽臺上有斜的裝飾板時,板的鋼筋放伴板的上面,并通過水平挑板的下部錨入墻體圈粱(即挑板

7、雙層布筋)。兩側的封板可采用泰拍板封堵,鋼筋與泰柏板的鋼絲焊接,不必采用混凝土結構。挑板挑出長度大于2 米時宜配置板下構造筋,較長外露挑板(包括豎板)宜配溫度筋。 </p><p>  2、基礎平面圖及詳圖要求 </p><p> ?。?)在柱下擴展基礎寬度較寬(大于4 米)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采用柱下條基。 </p><p> ?。?)當基礎下有防空洞或粘井

8、等時,可做一大厚板將其跨過。 </p><p> ?。?)混凝土基礎下應做墊層,當有防水層時,應考慮防水層厚度。建筑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于3 米時,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 </p><p> ?。?)地下室外墻為混凝土時,相應的樓層處梁和基礎粱可取消。 </p><p> ?。?)抗震縫、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縫,連接處應加強。但沉降縫兩側墻體基礎一定要分開。 <

9、;/p><p> ?。?)新建建筑物基礎不宜深于周圍已有基礎。如深于原有基礎,其基礎間的凈距應不少于基礎之間的高差的1.5 至2 倍,否則應打抗滑移樁,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壞。 </p><p> ?。?)獨立基礎偏心不能過大,必要時可與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條基。柱下條形基礎的底板偏心不能過大,必要時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類似筏基中間開洞)。 </p><p>  3、暖溝

10、圖及基礎留洞圖的要求 </p><p>  (1)溝蓋扳在遇到電線管時下降(500)室外暖溝上一般有400 厚的覆土。 </p><p> ?。?)注明暖溝兩側墻體厚度及材料作法。暖溝較深時應驗算強度。 </p><p> ?。?)洞口大于400 時應加過梁,暖溝應加通氣孔。 </p><p> ?。?)基礎埋深較淺時暖溝入口底及基礎留洞有可

11、能比基礎還低,此時基礎應局部降低。 </p><p>  (5)濕陷性黃土地區(qū)或膨脹土地區(qū)暖溝做法不同于一般地區(qū)。應按濕陷性黃土地區(qū)或膨脹土地區(qū)的特殊要求設計。 </p><p> ?。?)暖溝一般做成1200 寬,1000 的在維修時偏小。 </p><p><b>  4、樓梯設置 </b></p><p>  我們

12、應當注意到梯梁至下面的梯板高度是否夠,以免碰頭,尤其是建筑入口處。梯段高度高差不宜大于20,以免易摔跤。兩倍的梯段高度加梯段長度約等于600。樓梯的建筑做法一般與樓面做法不同, 注意樓梯板標高與樓面板的銜接。樓梯梯段板計算方法: 當休息平臺板厚為80~ 100, 梯段板厚100~ 130,梯段板跨度小于4 m時, 應采用1/10的計算系數,并上下配筋相同;當休息平臺板厚為80~ 100,梯段板厚160~ 200, 梯段板跨度約6 m左右

13、時,應采用1/8的計算系數, 板上配筋可取跨中的1 /3~ 1 /4, 并且不得過大。此兩種計算方法是偏于保守的。注意當板式樓梯跨度大于5m 時,撓度不容易滿足。應注明加大反拱或增大配筋。當休息平臺板為懸挑板時,其內部的樓梯梯段板負筋應大于休息平臺板的板上筋,長度也應大于平臺板筋。樓層處的休息平臺板的配筋應與樓層板統(tǒng)一考慮配筋,主要是板的負筋。 </p><p><b>  5、梁的結構設計 </

14、b></p><p>  梁上有次梁處(包括挑梁端部) 應附加箍筋和吊筋,宜優(yōu)先采用附加箍筋。梁上小柱和水箱下, 架在板上的梁,不必加附加筋??稍诮Y構設計總說明處畫一節(jié)點, 有次梁處兩側各加三根主梁箍筋, 荷載較大處詳施工圖。當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時, 梁高宜等高, 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當梁底距外窗頂尺寸較小時, 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頂。外部框架梁盡量做成外皮與柱外皮齊平。梁也可偏出柱邊一較小尺寸。梁與柱的偏心可

15、大于1 /4 柱寬, 并宜小于1 /3柱寬。 </p><p>  原則上梁縱筋宜小直徑小間距,有利于抗裂,但應注意鋼筋間距要滿足要求, 并與梁的斷面相應。箍筋按規(guī)定在梁端頭加密。布筋時應將縱筋等距,箍筋肢距可不等。小斷面的連續(xù)梁或框架梁, 上、下部縱筋均應采用同直徑的,盡量不在支座搭接。端部與框架梁相交或彈性支承在墻體上的次梁,梁端支座可按簡支考慮,但梁端箍筋應加密。反梁的板吊在梁底下,板荷載宜由箍筋承受,或適

16、當增大箍筋。梁支承偏心布置的墻時宜做下挑沿。挑梁宜作成等截面(大挑梁外露者除外) 與挑板不同,挑梁的自重占總荷載的比例很小,作成變截面不能有效減輕自重。變截面挑梁的箍筋, 每個都不一樣, 難以施工。變截面梁的撓度也大于等截面梁。挑梁端部有次梁時, 注意要附加箍筋或吊筋。一般挑梁根部不必附加斜筋, 除非受剪承載力不足。對于大挑梁,梁的下部宜配置受壓鋼筋以減小撓度。挑梁配筋應留有余地。 </p><p>  梁上開洞

17、時,不但要計算洞口加筋,更應驗算梁洞口下偏拉部分的裂縫寬度。梁從構造上能保證不發(fā)生沖切破壞和斜截面受彎破壞。梁凈高大于500 時, 宜加腰筋, 間距200, 否則易出現垂直裂縫。挑梁出挑長度小于梁高時,應按牛腿計算或按深梁構造配筋。盡量避免長高比小于4的短梁, 采用時箍筋應全梁加密, 梁上筋通長, 梁縱筋不宜過大。 </p><p>  扁梁寬度不必過大,只要鋼筋能正常擺下及受剪滿足即可。因為在撓度計算時,梁寬對

18、剛度影響不大,加寬一倍,撓度減小20%左右。相對來講,增大鋼筋更經濟,鋼筋加大一倍,撓度減小60%左右,同時梁的上筋應大部分通長布置,以減小混凝土徐變對撓度的增大,如果上筋不小于下筋, 撓度減小20%。 </p><p>  6、關于降水問題的解決 </p><p>  當有地下水時,應在圖紙上注明采取降水措施,并采取措施防止周圍建筑及構筑物因降水不能正常使用(開裂及下沉),及何時才能停止

19、降水(通過抗浮計算決定)。 </p><p>  7、設計規(guī)范的要求 </p><p>  進行框架結構設計時,設計人員還應掌握如下沒計規(guī)范: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抗震規(guī)范、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等。并應考慮當地地方性的建筑法規(guī),設計人員應熟悉當地的建筑材料的構成、貨源情況、大致造價及當地的習慣做法,設計出經濟合理的結構體系。 </p><p><b>  結束語

20、 </b></p><p>  建筑結構設計需要綜合考慮設計因子,環(huán)境因子以及與各種規(guī)范的進行多重整合,運用科學的設計理念,做到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的緊密結合,選擇合理的結構體系,這樣才能設計出真正滿意的建筑。 </p><p><b>  【參考文獻】 </b></p><p>  [1] 張敬書.建筑結構設計常用規(guī)范條文解讀(建筑

21、結構設計初步)[M].北京:水利水電出版社,2009. </p><p>  [2] 戴國瑩,李德虎.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的若干問題[J].建筑結構,1999. </p><p>  [3] 蔣建勇. 建筑結構設計方法探析[J]. 民營科技,2011(11). </p><p>  [4] 田瑤,劉戰(zhàn)平.建筑結構設計計算步驟探討[J].陜西建筑,2009(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