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 ××××職業(yè)技術學院</p><p><b> 成人教育學院</b></p><p> 畢 業(yè) 論 文</p><p> 姓 名:×××</p><p><b> 層 次:</b>&
2、lt;/p><p> 專業(yè)班級:通風與安全</p><p> 設計題目: 礦井通風與安全</p><p> 指導教師: 職稱: </p><p> 2014年11月20日</p><p><b> 摘 要</b></p>
3、<p> 通風對煤礦的安全設計十分重要。根據××煤礦的實際情況,結合目前安全生產技術,對××煤礦進行了通風設計。根據××煤礦開拓方式和地質構造,選擇了合理的通風系統(tǒng),對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風,井下通風設施和構筑物等進行設計,分析了礦井通風系統(tǒng)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對水、火、煤塵、瓦斯、頂板等災害,分析災害發(fā)生的原因,設計具體的災害預防措施及安全保障措施,以達到防止事故發(fā)
4、生或減少事故發(fā)生概率,降低事故造成傷害的目的。 </p><p> 關鍵詞: 安全 通風設計 安全措施</p><p><b> 目 錄</b></p><p> 第1章 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1</p><p> 1.1井田位置及交通1</p><p> 1.2礦井氣象及
5、地震情況2</p><p> 1.2.1氣象情況2</p><p> 1.3 地層與地質構造3</p><p><b> 1.3.1地層3</b></p><p><b> 1.3.2構造7</b></p><p> 1.4 煤層與煤質9</
6、p><p> 1.4.1煤層情況9</p><p> 1.4.2煤質情況10</p><p> 1.5水文地質條件情況22</p><p> 1.6礦井瓦斯、煤塵、煤的自然發(fā)火傾向情況23</p><p> 第2章 礦井儲量、生產能力和服務年限25</p><p> 2.1
7、礦井儲量25</p><p> 2.2 礦井生產能力確定及服務年限26</p><p> 2.2.1礦井生產能力26</p><p> 2.2.2礦井服務年限計算26</p><p> 第3章 礦井開拓27</p><p> 3.1 礦井開拓方式27</p><p&
8、gt; 3.1.2 采煤方法確定27</p><p> 3.2 采煤工藝設計28</p><p> 第4章 礦井通風與安全32</p><p> 4.1 通風方式及通風系統(tǒng)的選擇32</p><p> 4.2 回采工作面的通風32</p><p> 4.3 礦井風量、負壓計算33</
9、p><p> 4.4 通風設備35</p><p> 4.4.1 計算礦井通風容易、通風困難時期風量:35</p><p> 4.4.2 計算扇風機的風量、風壓:35</p><p> 4.4.3 選擇扇風機、電動機:35</p><p> 4.5礦井通風費用計算35</p><p&
10、gt; 4.5.1電費:35</p><p> 4.5.2 風機設備折舊維修費:35</p><p> 4.5.3 通風器材購置費、維護費:36</p><p> 4.5.4 通風人員工資:36</p><p> 4.7礦井安全36</p><p> 4.7.1礦井瓦斯預防措施36</
11、p><p> 4.7.2礦井火災預防措施37</p><p> 4.7.3 礦井防治水措施38</p><p> 4.7.4 礦井防塵措施38</p><p> 4.7.5 預防頂、底板災害措施38</p><p> 4.7.6礦山救護38</p><p> 4.7.7 礦井地
12、質災害防治39</p><p> 4.7.8安全管理制度39</p><p> 4.7.9 礦山安全設備裝備39</p><p> 結 束 語41</p><p><b> 致謝詞42</b></p><p><b> 參考文獻43</b><
13、;/p><p><b> 井田概況及地質特征</b></p><p> 1.1井田位置及交通</p><p> ××煤礦位于××市昭陽區(qū)15°方向,直距約20km。屬昭陽區(qū)靖安鄉(xiāng)管轄,礦權區(qū)長約1.24Km,平均寬約0.80Km,面積0.9950Km2,為××含煤區(qū)一小礦。
14、</p><p> 圖1 交通位置示意圖</p><p><b> 其地理坐標為:</b></p><p> 東經:103°49'45〞~103°50'32〞</p><p> 北緯:27°36'01〞~27°36'38〞</p><p> 煤
15、礦有簡易公路與213國道相連,距213國道7公里,距××市區(qū)約44km,距內(內江)昆(昆明)鐵路××站約47km,交通條件較好,詳見交通位置示意圖。</p><p> 1.2礦井氣象及地震情況</p><p><b> 1.2.1氣象情況</b></p><p> 區(qū)內屬高原性氣候區(qū),由于高差較大
16、,氣候的垂直分帶較為明顯。河谷地帶常年炎熱,高海拔地區(qū)則常常陰雨綿綿,霧罩期長。據當地氣象資料,全年無云晴天較多,年最多日照可達210~220天,而11月至次年的5月為旱季,氣候干燥,風沙大;雨季集中5~11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9﹪以上,年平均降雨量為850~1000mm。11月至次年3月似為霜期,其余月份多為雨霧蒙蒙天氣。歷年平均氣溫11.2℃,1月氣溫最低,月平均氣溫2℃;7月氣溫最高,月平均氣溫19.8℃。極端最高氣溫35.5℃
17、,最低氣溫﹣3.7℃。刮風時間較多,一般為2~3級,以西北風為主,東南風次之,其潮濕寒冷氣候顯示出滇東北高寒山區(qū)氣候特征。</p><p><b> 1.2.2 地震</b></p><p> ××地區(qū)位于我國地震活動最強的南北向地震帶東翼,境內斷裂發(fā)育,地震活動頻繁。根據云南省地震局資料,有歷史記載以來××地區(qū)發(fā)生過多次地
18、震,其中5.0級地震以上有6次。1844年8月在永善的長坪發(fā)生過6.5級強烈地震,1917年7月31日在大關縣吉利鎮(zhèn)發(fā)生過6.5級強烈地震;1974年5月10日××地區(qū)發(fā)生過7.1級強烈地震,云南省永善、大關、鹽津、綏江等縣和四川省的雷波縣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地區(qū)2003年11月27日曾發(fā)生5.1級地震,波及鎮(zhèn)雄、威信兩縣;××地區(qū)2003年8月10日下午6時26分,在魯甸
19、縣桃源一帶發(fā)生5.6級強烈地震,全市十一縣區(qū)均有震感;2004年8月10日,××市魯甸縣發(fā)生5.6級地震,造成魯甸、昭陽等地受損;2006年7月22日,××市鹽津縣發(fā)生5.1級地震,建筑物損壞較為嚴重,內昆鐵路中斷。地震波及××市鹽津縣大部分鄉(xiāng)鎮(zhèn)和鄰近的大關、彝良、永善等縣,周圍其他縣區(qū)也有強烈震感。</p><p> 根據云建抗[1993]第44號,
20、本區(qū)抗震設防基本烈度為七度,設計地震高峰加速度值為0.15g。</p><p> 1.3 地層與地質構造</p><p><b> 1.3.1地層</b></p><p> 區(qū)內出露地層由新至老有:新生界第四系(Q)及古生界二疊系上統(tǒng)峨眉山玄武巖組(P2β);古生界二疊系下統(tǒng)茅口組(P1m)、棲霞組(P1q)、梁山組(P1l);石炭系
21、中統(tǒng)威寧組(C2Wn)、石炭系下統(tǒng)擺佐組(C1b)、上司+舊司組(C1sh+js)、萬壽山組(C1w)、金子溝組(C1j);泥盆系上統(tǒng)(D3)泥盆系中統(tǒng)曲靖組(D2 q)。(詳見表2)。</p><p> 表2 區(qū) 域 地 層 表</p><p> 照片3 ××煤礦區(qū)地層剖面示意圖</p><p><b> 一、第四系
22、(Q)</b></p><p> 主要由坡、殘積和沖、洪積物等構成,多分布在坡麓、低洼地、溝谷及河床邊灘部位。成份為玄武巖碎石、雜色粘土、亞粘土、砂粒等,一般厚0~30m,與下伏各地層呈不整合接觸。</p><p><b> 二、二疊系(P)</b></p><p> 一)二疊系下統(tǒng)峨眉山玄武巖組(P2β)</p>
23、<p> 主要分布在勘探區(qū)東部,地形上多形成緩坡地帶?;鹕絿姲l(fā)熔巖,灰綠色、深灰色,風化后呈黃褐~黃綠色,致密、堅硬,氣孔狀、杏仁狀玄武巖。局部含孔雀石,偶見細小長石斑晶。其成份主要由基性斜長石和玻璃質組成,次為綠泥石、方解石等,與下伏地層假整合接觸。出露厚度約630m。</p><p> 二)二疊系下統(tǒng)茅口組(P1m)</p><p> 廣泛分布于勘探區(qū)中部和東南部,
24、地形上呈帶狀分布,多形成陡巖。常見溶蝕形成的洼地、漏斗等。為一套淺海相碳酸鹽沉積,以深灰、灰黑色細晶質厚層狀灰?guī)r為主,夾灰白色隱晶中厚層狀灰?guī)r及生物碎屑灰?guī)r,局部含較多筵類、珊瑚、腕足類、瓣腮類動物化石:Neoschwagerina sp.,Verbeekina verbeeki(Geinitz),Yabeina sp.,V.(Armenina) ? sp.,Schwagerina sp.,Verbeekina sp.,Chu
25、senlla ? sp.等。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厚度242.13~371.25 m,平均厚度287.67m。</p><p> 三)二疊系下統(tǒng)棲霞組(P1q)</p><p> 分布于勘探區(qū)中部和東南部,地形上呈帶狀分布,多形成陡巖。為淺海相碳酸鹽沉積,以灰、灰白色隱晶~細晶質厚層狀灰?guī)r為主,夾生物碎屑灰?guī)r和少量白云巖、鈣質白云巖、假鮞狀灰?guī)r薄層,顯水平層理。局部灰?guī)r具白云巖化,顯
26、虎斑狀構造,局部含燧石結核;上部含筵類、珊瑚、苔癬等化石。底部夾灰白色薄~中厚層狀粉砂巖。含蜓:Misellina sp.,Nankinella cf.inflata,Staffella sp., Pisolina sp.;珊瑚:Protomichelinia sp.,Wentzelella sp.,Yatsengia sp.;腕足類:Dictyoclostus sp.,Linoproductus sp.;瓣鰓類:Auiculopect
27、en sp.;苔蘚類:Pseudobatostomella sp.等化石。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厚196.69~233.62m,平均厚度209.65m。</p><p> 四)二疊系下統(tǒng)梁山組(P1l)</p><p> 主要分布于勘探區(qū)西部,地形上呈帶狀分布,由于抗風化能力弱,地表多形成緩平臺。為陸相沉積,以淺灰、紫紅色泥巖、粉砂巖、細砂巖為主,下部為紫紅色薄~中厚層狀粉砂巖、泥巖夾
28、泥質灰?guī)r,粉砂中含少量的鈣質結核;上部為淺灰色薄~中厚層狀粉砂巖、泥巖及煤線,并含黃鐵礦結核及植物化石Lepidodendron。勘探區(qū)北部局部地段見厚約2m左右的菱鐵礦層。與下伏地層呈假整合接觸。該組地層厚9.48~38.53m,平均厚度28.77m。</p><p><b> 三、石炭系(C)</b></p><p> 一)石炭系中統(tǒng)威寧組(C2wn)<
29、/p><p> 主要分布于勘探區(qū)西部,地形上呈帶狀分布,多形成陡巖。為一套淺海相碳酸鹽沉積,為灰、灰白色厚層狀細晶~粗晶質灰?guī)r、白云巖(見圖版:照片3-1-5)夾生物碎屑灰?guī)r、塊狀微?;?guī)r薄層,底部含少量燧石團塊。含珊瑚Lithosthotionanellatingi Chi, Carinophyllum sp.;蜓Staffella sp.,Profusulinella rhoboisdes(Lee et Che
30、n),P.sp化石。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該組地層厚47.12~65.89m,平均厚度59.51m。</p><p> 二)石炭系下統(tǒng)擺佐組(C1b)</p><p> 主要分布于勘探區(qū)西部,地形上呈帶狀分布,多形成陡坎。為海相碳酸鹽沉積。下部為灰白色帶肉紅色厚層狀隱晶質塊狀鈣質灰?guī)r夾黃綠色泥巖薄層(見圖版:照片3-1-6);中部灰白色中厚層狀灰?guī)r及紫紅色粗晶鈣質白云巖;上部灰白色厚層
31、狀生物碎屑灰?guī)r、白云巖。含白色燧石團塊,局部見假鮞狀構造,含珊瑚:Caninia sp., Syringopora sp.; 蜓Eostaffella sp., Millerella sp., 腕足類:Linoproduclus sp.化石。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地層厚77.92~165.79m,平均厚度146.80m。</p><p> 三)石炭系下統(tǒng)上司、舊司組(C1sh+js)</p>&l
32、t;p> 主要分布于勘探區(qū)西部,地形上多形成斜坡地帶。為淺海相碳酸鹽沉積。下部為灰黑色中~厚層狀隱晶質生物碎屑灰?guī)r夾黑色燧石薄層及黃色鈣質頁巖薄層,中部為灰色厚層狀細晶生物碎屑灰?guī)r夾灰色泥巖薄層;上部為灰黑色中厚層狀粗晶質鮞狀灰?guī)r,夾黃色鈣質砂巖薄層。含蜓Eostaffella sp.,珊瑚: Palaeosmilia cf .sororia(reed),Syringopora sp.;Arachnolasma sp.; Mil
33、lerella sp.,腕足類:Pugilis cf. humanesis(Ozaki)化石。與下伏地層呈整合接觸;地層厚87.39~106.98m,平均厚度92.19m。</p><p> 四)石炭系下統(tǒng)萬壽山組(C1w)</p><p> 為勘探區(qū)內主要含煤地層,地形上呈帶狀分布,由于抗風化能力弱,多形成緩平臺。主要為灰色、灰黑色、深灰色薄~中厚層狀泥巖、粉砂質泥巖、粉砂巖、細砂
34、巖、鈣質粉砂巖、炭質泥巖及煤組成。局部含蜓Eostaffella sp.,珊瑚: Palaeosmilia cf .sororia(reed),Syringopora sp.;Arachnolasma sp.; Millerella sp,腕足類:Pugilis cf. humanesis(Ozaki)化石。由南向北地層有變薄現象。含煤3~8層,其中可采煤層1層,一般厚約2m,可采煤層賦存于下部。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地層厚36.80~
35、47.17m,平均厚度42.80m。</p><p> 五)石炭系下統(tǒng)金子溝組(C1j)</p><p> 分布于勘探區(qū)西部,下部深灰、灰白色厚層狀灰?guī)r及塊狀含燧石鈣質白云巖,含燧石結核;上部灰、灰白色薄層灰?guī)r夾白云巖,產珊瑚:Sgringopora cf . gracilis Keyserling ;腕足類:Camarotoechia cf . xuanchengensis Chi
36、ng等化石。與下伏地層假整合接觸;地層厚22.2~33.02m,平均厚度27.61m。</p><p><b> 四、泥盆系(D)</b></p><p> 泥盆系上統(tǒng)(D3)分布于勘探區(qū)西部,出露不全。為淺海、海灣相沉積,下部為黑灰色厚層狀粗晶質白云巖、灰色中厚層狀灰?guī)r夾黃色泥巖、灰黑色中粒中厚層狀白云巖。中部深灰色厚層白云巖、灰黑色中厚層狀粗晶白云巖;上部灰色
37、、灰白色中厚層狀白云質灰?guī)r,夾薄層狀灰?guī)r及灰黑色硅質巖。產腕足類: Yunnanella sp.,Camarotoechia sublivoniforms,Productella. sp.,Chsikua-ngshanensis var. bifurcata;珊瑚:Disphy-llumirr Yoh,D.cf.longiseptatum Yoh,Pexiphyllum;瓣鰓類:Posidonia? Sp化石。與下伏地層整合接觸。
38、</p><p><b> 1.3.2構造</b></p><p> 本區(qū)構造位于川滇南北向構造帶北段東緣與滇東北北東向構造帶的交接部位,大地構造單元屬揚子準地臺(一級)滇東臺褶帶(二級)滇東北臺褶束(三級)。主要構造格架為燕山期運動的產物,以南北向構造、北東向構造最為明顯,二者以明顯的聯合、復合關系交織在一起。構造總體以北東向展布為主,北西南東向展布次之。構造形
39、式主要表現為斷裂和褶皺,詳見區(qū)域構造示意圖(圖4)。</p><p> 現將與礦區(qū)相關的構造簡述如下:</p><p> 五寨向斜:自唐家溝起往北東經五寨至老君山北。該向斜兩翼出露不對稱,南東翼被新寨子斷裂所切,北西翼保存完好。地層走向北東,傾角較平緩,為10°~15°,中段變陡,為35°~50°,南西段被上第三系及第四系不整合覆蓋。樞扭起伏不大
40、,軸線方向為北東向,為一舒緩開闊的向斜,××煤礦位于五寨向斜的北西翼。</p><p> 礦區(qū)位于五寨向斜的北西翼,地層走向為北東向,傾向東南(80~135°),傾角14°~36°之間,一般為25°。為一單斜構造。含煤地層沿走向和傾向有一定起伏變化,形成次級小褶曲。在礦井中未發(fā)現大的斷層,僅見落差小于10m的正斷層1條(見照片8),對煤礦開采影響不大。
41、地表共發(fā)現落差15m以上斷層3條,詳見斷層特征一覽表(表3-2-1)。各斷層特征簡述如下:</p><p> 表5 ××煤礦斷層特征一覽表</p><p> F1正斷層:該斷層位于礦區(qū)北東部,由北部進入礦區(qū)范圍內,經長灣、山坪子向南東延伸出圖幅,該斷層造成P2β/P1m等地質界線在地面上不連續(xù),地層明顯位移。由于斷層在地表處于溝谷地帶,沿斷層帶巖層破碎,坡積
42、物覆蓋較厚,很難見到斷層面,僅根據附近的巖層露頭判斷地層的重復和缺失確定斷層位置。該斷層走向北西,長約3000m,傾向北東(30~60°),傾角70~75°,落差大于50m。切割煤層,對深部煤層開采影響較大。</p><p> ?。?逆斷層:地表位于礦區(qū)中部白泥灣,傾向南,傾角65°。該斷層下盤為P1q灰白色白云質灰?guī)r;上盤為P2l雜色泥巖、粉砂巖、細粒砂巖;C2wn灰白色厚層狀灰?guī)r
43、及白云巖。規(guī)模較小,走向長度約700m,落差約20m,對深部煤層開采影響不大。</p><p> F3正斷層:位于礦區(qū)中部,該斷層上盤C1j淺灰色至灰白色厚層狀灰?guī)r,下盤為C1w灰、深灰色泥巖、粉砂巖、灰白色灰?guī)r,地層明顯位移。斷層走向近北西向,長約450m,傾向南西,傾角約60m,落差小于20m,在煤巷2135m見控制點觀測,對淺部煤層開采有直接影響。</p><p> 以上斷層,對
44、本區(qū)煤層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控制本區(qū)構造的斷層主要為北西向的F1正斷層。由于區(qū)內植被及坡積物覆蓋,加之斷層帶附近坡積物較厚,部分地段很難見到斷層面,但根據附近的巖層露頭判斷地層的重復和缺失,確定斷層位置,性質基本可靠。</p><p> 綜上所述,××煤礦總體為一單斜構造,含煤地層沿走向和傾向有一定變化,地表斷層不發(fā)育,井下偶見小斷層,對煤層有一定破壞,地質構造復雜程度屬中等偏簡單類型。&l
45、t;/p><p> 1.4 煤層與煤質</p><p><b> 1.4.1煤層情況</b></p><p> ××煤礦礦區(qū)內含煤地層為石炭系下統(tǒng)萬壽山組(C1w),出露于礦區(qū)的西部陡坎地帶,地層平均厚42.80m,主要為灰色、灰黑色、深灰色泥巖、粉砂質泥巖、粉砂巖、細砂巖、鈣質粉砂巖、炭質泥巖及煤組成。共含煤3~8層,
46、編號煤層共5層,由上而下分別編號為C1、C2、C3、C4、C5煤層。煤層總厚一般為3.20m,含煤系數為7.47%。含可采煤層1層,即C4煤層,煤厚1.26~2.50m,平均厚度為1.67m,含可采煤層系數為3.90%;煤層結構較簡單,局部含1~2層灰色泥巖夾矸,厚0.06~0.40m。在小窯中可見呈透鏡狀出現;煤層厚度變化不大,全區(qū)可采,屬穩(wěn)定煤層。局部可采煤層共1層,即C5煤層,結構較簡單,煤層厚度變化大,無明顯規(guī)律,僅在礦區(qū)外圍&
47、#215;××煤礦見個別可采點,屬不穩(wěn)定煤層。其余均為不可采的薄煤層或煤線,為極不穩(wěn)定煤層。</p><p> 主要可采煤層(C4煤層)位于萬壽山組(C1w)下部,煤層厚1.26~2.50m,平均厚1.67m,礦區(qū)南部及北部見煤點多為單一煤層,礦區(qū)中部含1~2層厚0.06~0.40m的夾矸,夾矸為灰色泥巖,結構為0.75〈0.30〉0.50〈0.20〉0.80m。</p>&l
48、t;p> C4煤層上距C3煤層4.40~9.15m,下距C5煤層0.36~3.15m。煤層頂板為灰黑色泥巖,含較多黃鐵礦結核,局部含菱鐵質泥巖薄層及透鏡體。礦區(qū)中部見1~2層不穩(wěn)定泥巖夾矸??傮w上看本區(qū)可采煤層在走向或傾向上厚度變化不大,屬全區(qū)穩(wěn)定的可采煤層。另外鄰區(qū)×××煤礦見局部可采煤層的C5煤層,因結構較簡單,煤層厚度變化大,本礦區(qū)內未見可采點。</p><p><
49、;b> 1.4.2煤質情況</b></p><p> 第一節(jié) 煤的物理性質和煤巖特征</p><p><b> 一、煤的物理性質</b></p><p> 煤呈黑色,條痕呈褐黑色,具瀝青光澤~弱玻璃光澤,條帶狀、均一狀結構。內生裂隙較發(fā)育,局部被方解石和黃鐵礦晶粒充填,多呈碎塊狀、塊狀,少量粉末狀。斷口呈參差狀及不規(guī)
50、則狀。煤中可見少量浸染狀黃鐵礦。硬度小,性脆,易破碎。煤燃燒時火焰較長,煙少,殘渣多呈灰白色碎塊及碎片狀,少量粉狀。視相對密度1.38~1.69t/m3。</p><p><b> 二、宏觀煤巖特征</b></p><p> 煤巖類型多為半亮~半暗型煤,以亮煤為主,暗煤次之。煤中礦物質為粘土、方解石、硫鐵礦等。</p><p> 三、煤的
51、微觀煤巖特征</p><p> 本次在生產礦井煤芯中,共采取煤巖煤樣3件,現將主要可采C4煤層的煤巖顯微組成特征分述如下(見表5-1-1):</p><p><b> 一)有機組分</b></p><p> 1、鏡質組:在煤的有機組分中占主要成分,含量65.3~81.7%,平均74.3%。以基質鏡質體為主、均質鏡質體次之;含少量碎屑鏡質體
52、。</p><p> 2、殼質組(穩(wěn)定組):在有機組分中因變質程度加深的影響,無法識別該組分。</p><p> 3、惰質組:在有機組分中所占比例一般較少,含量為1.9~9.0%,平均5.8%。以半絲質體碎片為主,絲質體次之,含少量碎屑絲質體。</p><p><b> 二)無機組分</b></p><p> 1
53、、粘土礦物類:為無機組分的主要成分,含量6.4~22.2%,平均12.5%。以層狀、團塊狀、細分散狀粘土礦物為主,細胞充填狀和裂隙充填狀粘土礦物次之。</p><p> 2、碳酸鹽類:為無機組分中的次要成分之一,含量1.1~3.5%,平均1.9%。常以塊狀、不規(guī)則狀方解石為主,細胞充填方解石及裂隙充填狀方解石次之。</p><p> 3、氧化物類:為無機組分中的次要成分之一,含量為0.
54、2~0.40%,平均0.3%。主要為石英碎屑顆粒。</p><p> 4、硫化物類:為有機組分中的次要成分之一,含量1.7~7.2%,平均5.2%。以微粒狀黃鐵礦為主,零星分布,裂隙充填狀黃鐵礦次之;</p><p> 莓粒狀黃鐵礦常在基質鏡質體中富集;局部可見團塊狀黃鐵礦礦化有機質現象。</p><p> 煤巖鑒定成果匯總表 </p><
55、p> 按國際顯微煤巖類型分類,區(qū)內C4煤層為微鏡惰煤;按中國顯微煤巖類型分類,為微暗亮煤。</p><p><b> 四、煤的變質程度</b></p><p> 本次在4件煤巖樣中,測定煤的鏡質組(油浸)最大反射率2件,煤的鏡質體最大反射率(油浸)(R0,max)2.71~2.95% ,按中國煤層煤分類標準(GB/T17607—1998),煤的變質階段屬Ⅸ
56、階段,相當于無煙煤變質階段,總體符合煤的變質規(guī)律(希爾特定律),與煤質化驗指標較吻合。 </p><p> 第二節(jié) 煤的化學性質、工藝性能及煤類</p><p> 礦區(qū)煤質詳見煤質綜合成果表(表5-2-1),全區(qū)各煤層的煤質指標(平均值)及變化規(guī)律如下:</p><p><b> 一、工業(yè)分析</b></p><p&
57、gt;<b> 一)水分</b></p><p> 水分(Mad):原煤的水分為0.20~0.96%,平均為0.48%,浮煤的水分為0.28~0.92%,平均為0.50%,按GB/T3715-1996分級屬特低全水分煤。</p><p><b> 二)灰分</b></p><p> 灰分(Ad):原煤的灰分為6.9
58、5~14.66%,平均為10.25%,按GB/T 15224.1-2004分級,屬低灰分煤;浮煤的灰分為4.03~7.19%,平均為5.16%。</p><p><b> 三)揮發(fā)份和固定碳</b></p><p> 揮發(fā)分(Vdaf):原煤揮發(fā)分為7.09~10.25%,平均為8.79%;浮煤揮發(fā)分為6.93~8.99%,平均為7.65%。按MT/T849-20
59、00分級, 屬特低揮發(fā)分煤。</p><p> 固定碳(FCad):原煤含量為81.55~85.43%,平均為83.46%;浮煤為87.98~88.90%,平均為88.45%。屬高固定碳煤。</p><p> 二、全硫(St,d)</p><p> 原煤的全硫含量為2.82%~3.36%,平均含量為2.93%;在垂向上從上至下全硫含量減少;同時有隨煤層厚度變化
60、增減的趨勢,煤層薄其含量增高,煤層變厚其含量減少。其中煤中以有機硫(SO,d)為主,含量為2.07%~2.65%;次為硫鐵礦硫(SP,d)、硫酸鹽硫(SS,d),含量分別為0.32%~0.86%、0.01~0.08%。</p><p> 浮煤的全硫含量為2.11%~2.77%,平均含量為2.33%;煤中以有機硫(SO,d)為主,含量為1.40%~2.39%;次為硫鐵礦硫(SP,d)、硫酸鹽硫(SS,d),,含量
61、分別為0.15%~0.68%、0.00~0.04%。根據國家標準GB/T15224.2—2004進行全硫等級劃分,屬中高硫分煤。</p><p> 三、煤的物理性質與化學組成</p><p><b> 一)元素分析</b></p><p> 原煤碳元素(Cdaf)為89.05%~89.99%,平均為89.67%,氫元素(Hdaf)為2.9
62、6%~3.50%,平均為3.37%。</p><p> 浮煤碳元素(Cdaf)在88.94%~90.05%,平均為89.76%,在垂向變化不大;浮煤氫元素(Hdaf)為3.08%~3.54%,平均為3.33%。垂向上表現為上部煤層浮煤氫元素略低,下部煤層略高的特點。</p><p><b> 二)煤灰成分</b></p><p> 原煤灰
63、成分中以SiO 2和Al2O3為主,SiO 2在25.64%~51.20%,平均為39.79%,Al2O3在26.35%~42.05%,平均為30.85%,在此兩項加和值最低為51.99%,最高可達93.25%,煤灰均屬酸性灰。</p><p> Fe2O3與SO3含量垂向上表現為下部煤層高于上部煤層。與煤中全硫的變化趨勢相反;MgO含量垂向上表現為上部高,下部低;CaO含量則從上至下有增高的趨勢,但不穩(wěn)定。&
64、lt;/p><p><b> 三)微量元素</b></p><p> 各煤層中鍺(Ge,d)元素含量為2~4μg/g,平均3μg/g,鎵(Ga,d)含量為6~10μg/g,平均7μg/g。各煤層鍺、鎵元素含量均未達工業(yè)品位。</p><p> C4煤層煤質綜合成果表 表5-2-1</p>&
65、lt;p><b> 四)有害元素</b></p><p> 原煤磷(Pd)含量為0.001~0.007%,平均0.004%,浮煤磷(Pd)含量為0.002~0.003%,平均0.002%,屬特低磷分煤。</p><p> 原煤砷(As.d)含量為0~3μg/g,平均1μg/g;浮煤砷(As.d)含量為0μg/g~1μg/g。平均0.25μg/g,煤層為一級
66、含砷煤。</p><p> 四、煤的工藝性能 </p><p> 一)發(fā)熱量(Qnet,d)</p><p> 原煤的干燥基恒容低位發(fā)熱量為28.56~31.64MJ/kg,平均為30.61MJ/kg,浮煤的發(fā)熱量為31.48~32.25MJ/kg,平均為32.12MJ/kg,屬特高熱值煤。</p><p><b> 二)
67、煤灰熔融性</b></p><p> 各煤層煤灰軟化溫度范圍在1230℃~>1500℃,平均1327℃,(據MT/T853.1-2000標準)屬中等軟化溫度灰;流動溫度為1280℃~>1500℃,平均1402℃,(據MT/T853.2-2000標準)屬較高流動溫度灰。</p><p> 按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準(GB5751—86),據煤的揮發(fā)分(Vdaf)及氫元
68、素(Hdaf)測定結果,揮發(fā)分為6.93~8.99%,平均為7.65%;,浮煤氫元素(Hdaf)為3.08%~3.54%,平均為3.33%。由此確定礦區(qū)煤類為無煙煤三號(WY3)。</p><p> 五、主要煤層煤質指標及煤類</p><p> 本區(qū)可采煤層為C4,煤層的煤質工業(yè)指標詳見表5-2-2。</p><p> 原煤灰分(Ad):6.95~14.66%
69、,平均10.25%,屬低灰煤,浮煤:4.03~7.19%,平均5.16%。礦區(qū)西北部和東南部灰分較高,中間灰分稍低,詳見C4煤層灰分等值線圖(圖5-2-1)。</p><p> ××煤礦C4煤層灰分等值線圖 圖5-2-1 </p><p> 原煤揮發(fā)分(Vdaf):7.09~10.25%,平均8.79%。。浮煤揮發(fā)分(Vdaf):6.93~8.9
70、9%,平均7.65%,為特低揮發(fā)分煤。</p><p> 原煤發(fā)熱量(Qgr,d):30.08~32.76MJ/kg,平均32.11MJ/kg;原煤干燥基低位發(fā)熱量(Qnet,d):28.56~31.64MJ/kg,平均30.61MJ/kg;屬特高熱值煤。</p><p> 原煤全硫(St,d):2.82~3.36%,平均2.93%;浮煤:2.11~2.77%,平均2.33%;屬中高硫
71、。從××煤礦硫分等值線圖平面上看由淺至深全硫含量逐漸變低。詳見(圖5-2-2)</p><p> ××煤礦C4煤層硫分等值線圖 圖5-2-2 </p><p> 浮煤氫元素(Hdaf):3.08%~3.54%,平均為3.33%。</p><p> 由煤質分析指標得出,C4煤層為無煙煤三號(WY3)
72、,其數碼為03。屬低灰、特低揮發(fā)分、中高硫、特低磷、特高熱值煤。</p><p> 煤層工業(yè)指標綜合分析成果表 表5-2-2</p><p> 注:表中為煤層樣綜合統(tǒng)計結果</p><p><b> 六、煤的風氧化帶</b></p><p> 淺部地表露頭地帶老窯密布,破壞嚴重,據調查垂深50m以
73、內為老窯采空區(qū)。本次工作未采風氧化帶樣,根據鄰區(qū)云南省煤炭地質勘查院提交《云南省彝良縣小發(fā)路煤礦區(qū)東部北段詳查報告》中對煤層系統(tǒng)采風氧化帶樣化驗結果:在垂深3.3m時已過了風化帶,垂深7.7m處已過了氧化帶,測試水份(Mad)僅0.70%,腐植酸含量為0。故本次工作在資源量估算時確定的風氧化帶下界與老窯采空區(qū)一起圈定,以煤層露頭沿煤傾向深部推平距50m為界。</p><p><b> 七、煤的工業(yè)用途
74、</b></p><p> 該區(qū)主要可采煤層有1層為C4煤層,屬無煙煤無煙煤三號(WY3),為年輕無煙煤, 屬低灰、特低揮發(fā)分、中高硫、特低磷、高固定碳、特高熱值、優(yōu)質無煙煤。據此特點分析,該煤層是很好的燃料,可用于造氣、制活性炭:是造碳化硅、碳粒砂、碳纖維(火箭和宇航器的結構材料)和單晶等高級碳素材料的原料,也可作為動力用煤(發(fā)電等)及民間生活用煤。</p><p> 第
75、三節(jié) 煤的可選性</p><p> 2008年×××煤礦區(qū)勘探工作在××煤礦采集了C4煤層簡易浮沉試驗樣1件。采樣方法為刻槽采取的樣品,作簡易浮沉試驗。,該煤層簡選樣實驗成果具一定的代表性。C4煤層煤質指標見(表5-3-1)。</p><p> ××煤礦C4煤層煤質指標 表5-3-1<
76、/p><p> 由表5-3-1,看出原煤的灰分為10.05﹪,按國家灰分分級標準GB/T15224.1 2004(Ad)應屬低灰煤;全硫含量為2.96﹪,按GB/T15224.1 2004(St,d)硫分分級標準應屬中高硫煤。原煤的灰分高于浮煤的灰分較多,說明煤中含有矸石和粘土類礦物。</p><p> 根據GB/T16417-1997《煤炭可選性評定方法》國家標準,對可選性等級做了認定。
77、評定煤粉可選性是用±0.1含量法(即曾用作評定粗粒級的標準),±0.1含量<7%為易選;7~10%為中等;10~15%為稍難選;15~20%為難選;20~25%為很難選;>25%為極難選。理論分析結果及可選性見(表5-3-2)</p><p> C4煤層自然級13~0.5mm粒級理論分選結果及可選性 </p><p> 通過手選去掉>13mm以上的矸
78、石和雜物以后,破碎到13mm以下進行篩分得到破碎級篩分試驗成果見表(表5-3-3、5-3-4)。</p><p> C4煤層自然級13~0mm和大于13mm以上各級破碎到13mm以下</p><p> 篩 分 試 驗 成 果 表 </p><p> C4煤層篩分浮沉試驗綜合報告表 </p&g
79、t;<p> 由表5-3-4可以看出粗粒級的灰分比細粒級的高,說明矸石比煤硬,本次工作未作泥化試驗。××煤礦C4煤層自然級13~0.5mm粒級篩分浮沉試驗綜合報告見表(5-3-5)。</p><p> 表5-3-5 C4煤層13~0.5mm粒級浮沉試驗綜合表</p><p> 將13~0.5mm自然級浮沉試驗成果,繪制出可選性曲線圖(圖5-3-1)。
80、</p><p> C4煤層13~0.5mm粒級可選性曲線圖</p><p> 通過對C4煤層樣的簡選試驗,綜合煤質資料進行分析,煤的可選性根據1.3~1.8kg/L的分選密度級試樣煤的可選性等級,采用類比法確定煤層的可選性能。13~0.5mm粒級理論分選結果:1.6~1.7kg/L的分選密度級,精煤產率為93.44~94.41%,灰分為5.44~5.78%,δ±0.1含量1
81、.15~2.53,綜合理論可選性曲線圖進行分析,煤可選性等級為“易選”。通過洗選,可降低煤的灰分,提高煤的綜合利用及煤產品的附加值,其經濟性和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p><p> 1.5水文地質條件情況</p><p> 礦區(qū)內水系不發(fā)育,主要為沖溝,無大的河流,大氣降水主要以地面片流形式匯入溝谷排泄,少量沿裂縫或巖層面滲入地下成為地下水。</p><p>&
82、lt;b> ?。?)地表水</b></p><p> 礦區(qū)范圍內無水庫等集中水體分布,僅有數條季節(jié)性山間溝谷溪流,以中部分水嶺為界,分水嶺以西為百順小河溝谷水系,由箐溝和干河溝兩條溝谷水匯集而成,位于礦區(qū)西部外圍,分布標高1925~1700m。流經石炭系下統(tǒng)金子溝組(C1j)及泥盆系上統(tǒng)(D3)。主要靠大氣降水和生產礦井礦坑排水補給,2009年5月12日偶測箐溝流量156.22L/s。09年9
83、月5日偶測干河溝流量97.55L/s。受礦坑排水影響,污染較為嚴重,水質較差,水化學類型為HCO3-——Ca2+,由于溝水流經煤系下伏地層,且處于礦山首期開采水平以下,對礦坑首采區(qū)(標高1900m以上)開采充水無影響,但對礦區(qū)內標高1900~1500m以上煤層開采有影響。</p><p><b> ?。?)地下水</b></p><p> 礦區(qū)位于五寨向斜的西翼,地
84、下水主要為大氣降水的補給,由于礦區(qū)地形坡度陡,大氣降雨后,一部分迅速沿斜坡面以地表徑流的形式匯入溪溝,一部分則沿風化裂隙、溶蝕裂隙迅速滲入地下補給地下水。地下水徑流方向總體與地表水一致由南向北徑流。礦區(qū)碳酸鹽巖含水層,根據地面調查巖溶形態(tài)結合鉆孔簡易水文分析,侵蝕基準以上都處在垂直循環(huán)帶的補給區(qū),地下水位較深。由于都屬反向陡坡,補給面積小,不利于大氣降雨的補給,反有利于排泄。碎屑巖和火成巖分布區(qū),地下水徑流方向主要受地形的控制,無定向徑
85、流。</p><p> 礦區(qū)地形陡竣,溝、谷切割較深,巖溶含水層導水性強,最低侵蝕基準面之上有利于地下水的自然排泄而不利于富存,但由于煤系地層較薄,煤系上覆及下伏地層均為巖溶裂隙強和較強含水層,據本次注水試驗及×××煤礦區(qū)資料:上覆巖溶裂隙含水層單位涌水量0.0158~0.293 L/s.m,顯示含水層富水性極不均勻,煤系地層雖然富水性極弱,為相對隔水層,但厚度較薄,煤層開采后其導
86、水裂隙將直接溝通上覆巖溶含水層對礦坑充水。主采C4煤層下距D3、C1j巖溶含水層垂距平均僅為6.3m,煤層底板且為軟弱地層,加之巖層由于裂隙、斷裂構造影響強度降低,深部開采時具有底板突水的威脅,無論為頂板充水或是底板突水,巖溶含水層均具有管道復雜、不均勻,水量大,點狀集中排泄涌出、難于預防的特點,且礦區(qū)大部分資源位于最底侵蝕基準面以下,因此礦區(qū)水文地質條件類型為以巖溶裂隙含水層充水為主的中等偏復雜類型。</p><p
87、><b> (3)礦井涌水</b></p><p> 礦井水的主要來源是含水巖層和裂隙充水以及地表水通過裂隙、采空區(qū)塌陷進入。根據礦區(qū)涌水量預算原則,預算方法,礦井+1900m水平正常涌水量10755m3/d,最大涌水量13621m3/d。</p><p><b> ?。?)老窯積水</b></p><p>
88、礦區(qū)老窯大多位于煤層露頭一帶,規(guī)模一般不大,多采用平硐和斜井方式開拓,開采深度5~30m,一般深10m。井口標高均在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上。據調查這些老窯不同程度有積水。老窯水及采空區(qū)積水對未來礦井充水有一定的影響,今后開采時應警惕老窯水沖潰式突水影響。</p><p> 綜上所述,礦區(qū)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煤礦通過開采過程中觀察,頂板含水性極弱,工作面偶有少量滴水,極少淋水。根據礦井實測
89、,礦井正常涌水量為20m3/h,雨季最大涌水量為100m3/h。</p><p> 1.6礦井瓦斯、煤塵、煤的自然發(fā)火傾向情況</p><p><b> ?。?)礦井瓦斯</b></p><p> 依據云南省煤炭工業(yè)局和云南省煤炭安全監(jiān)察局對××煤礦進行的瓦斯等級鑒定:最大相對瓦斯涌出量8.14m3/t,最大絕對瓦斯涌出
90、量0.74m3/min;最大相對二氧化碳涌現量8.03m3/t,最大絕對二氧化碳涌出量0.73m3/min,屬低瓦斯礦井。</p><p><b> ?。?)煤塵</b></p><p> 根據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分院煤塵爆炸型鑒定報告,本礦開采的C4煤層煤塵無爆炸危險性。</p><p><b> ?。?)煤的自燃</b&g
91、t;</p><p> 根據煤炭科學研究總院重慶分院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鑒定報告,本礦開采的C4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Ⅲ級,屬不易自燃煤層,歷年開采未發(fā)生過煤層自燃現象。(4)地溫</p><p> 礦區(qū)地表及周邊生產礦井調查均未發(fā)現地溫異常及地熱害現象。據礦區(qū)外圍102鉆孔簡易地溫測井數據,勘探區(qū)鉆孔平均地溫梯度為1.09℃/100m,屬正常地溫梯度增加范圍;從測井井溫曲線分析,變溫帶深
92、度在400m以上范圍內,400m以下為增溫帶,勘探區(qū)無地溫異常。</p><p><b> ?。?)沖擊地壓</b></p><p> 根據本礦井及周邊礦井開采情況,礦井無沖擊地壓。</p><p> 礦井儲量、生產能力和服務年限</p><p><b> 2.1 礦井儲量</b></
93、p><p><b> 一、原有資源儲量</b></p><p> 礦權區(qū)內原資源儲量(現保有資源儲量與采空注銷資源儲量之和)合計251.82萬噸。</p><p><b> 二、采空資源儲量</b></p><p> 采空資源儲量14.81萬噸。</p><p> 三、
94、礦權區(qū)保有資源儲量</p><p> 現保有資源儲量237.01萬噸,其中332資源量57.25萬噸, 333資源量136.63萬噸, 334(?)資源量43.13萬噸,332/332+333= 30%(詳見表2-1)。</p><p> 表2-1 估算資源儲量匯總表 單位:萬噸</p><p> 2.2 礦井生產
95、能力確定及服務年限</p><p> 2.2.1礦井生產能力</p><p> 礦井生產能力按150kt/a 計算</p><p> 2.2.2礦井服務年限計算</p><p><b> 1、礦井工作制度</b></p><p> 礦井年工作日330天,每天兩班作業(yè),其中兩班采煤,一班準
96、備、維修,兩班掘進。</p><p><b> 2、礦井服務年限</b></p><p> 煤礦設計生產規(guī)模按15萬噸/年,日產500噸,擬擴范圍內保有資源儲量726萬噸,扣除相應的資源儲量備用系數,礦區(qū)內可采資源總量440(萬噸)。</p><p> 礦山服務年限按公式: T=計算:</p><p> 式中:T
97、—礦井或水平服務年限(a)</p><p> Z—可采資源量(萬t) </p><p> A—礦山設計年生產能力(萬t/a)</p><p> K—儲量備采系數,綜合礦區(qū)地質條件取1.4</p><p> 按改擴建15萬t/a規(guī)模的井型計算,其礦井服務年限為21年,第一開采水平預計可采資源量服務年限為12年。</p>
98、<p> 第3章 礦井開拓</p><p> 3.1 礦井開拓方式 </p><p> 1、礦區(qū)煤層傾角較平緩,地形高差較大,結合地面地形、外部運輸條件、煤層賦存情況、井口及工業(yè)場地位置選擇,宜采用平硐配暗斜井開拓,在第一開采水平的先期開采地段,設主(平硐)、副井一對,主井擔負礦井煤炭輸送,副井擔負礦井人員通行及回風,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風。</p><
99、;p> 2、開采方法及回采工藝</p><p> 根據煤層的賦存及開采技術條件,采區(qū)適宜半機械化人工或機械化采煤,軌道礦車或皮帶運輸機運輸。采用走向長壁式或傾向短壁式進行回采?;夭蛇^程中,采用放炮落煤或割煤機割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頂板。</p><p><b> 3、選礦方式</b></p><p> 根據煤層可選性評價等級,在不同
100、粒度條件下洗選排矸的多方案比較后,合理的選礦方式為:可選擇適宜的溪溝建小~中型選煤廠,采用振動跳臺法和重油浮選法選煤,將降低的灰分及硫分的精煤分級,既滿足客戶對煤產品的需求,又提高了煤炭產品的附加值,增加煤礦的經濟效益。</p><p> 3.1.1 開拓方式、井筒數目、巷道布置及支護方式</p><p> 礦井采用平硐開拓方式,共有二個井筒,主平硐坐標:X=3055359</p
101、><p> Y=35384463 Z=+2136m 回風斜井坐標為:X=3055349 Y=35384626 Z=+2255m 主要擔負全礦井的回風。</p><p> 主平硐垂直于煤層走向布置,見煤后沿煤層布置運輸巷,進行上山開采。礦井巷道砌碹、錨噴或金屬支架支護。</p><p> 3.1.2 采煤方法確定</p>
102、<p><b> 一、采煤方法選擇</b></p><p><b> 1、開采技術條件</b></p><p> 煤層呈單斜構造,煤層傾角23~25°,總體為由上向下(由淺至深)逐漸變緩。設計采區(qū)煤層傾角平均為24°(首采工作面傾角平均為24°),無斷層發(fā)育。</p><p&g
103、t; 采礦許可證許可開采C3煤層,賦存較穩(wěn)定,屬中厚煤層。本次設計開采C3煤層,煤層平均厚為1.4m。</p><p> 煤層頂底板以層狀結構軟巖巖組為主,其次為層狀結構軟硬相間巖組。</p><p> C3煤層無煤塵爆炸危險性,煤層自燃傾向性等級為Ⅲ類,不易自燃。</p><p> 根據云南省煤炭工業(yè)局2008年12月的審定結果,礦井為低瓦斯礦井。<
104、/p><p> 礦區(qū)范圍內無沖擊地壓,地溫正常;礦區(qū)水文地質簡單,正常涌水量9.6m3/h,最大涌水量17.8m3/ h。</p><p><b> 2、采煤方法選擇</b></p><p> 礦井可采煤層為緩傾斜中厚煤層,設計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煤法,炮采工藝。 </p><p><b> 二、回采工藝&
105、lt;/b></p><p> 生產能力為15萬t/a,首采工作面煤層平均厚度1.6m,煤層傾角24°,設計采用炮采工藝。</p><p> 1、落煤:首采工作面純煤厚度為1.6m,采用ZMS-12T型濕式煤電鉆打眼,“三花眼”布置,炮眼長度1.2m,炮眼間距1.2m~1.6m,與煤壁夾角85°,使用3號煤礦安全炸藥,毫秒電雷管引爆。</p>&
106、lt;p> 2、裝煤:工作面煤炭自溜。</p><p> 3、運煤:運輸順槽采用刮板輸送機轉載。</p><p> 4、頂板控制及采空區(qū)處理:工作面平均采高1.6m,設計采用DW18-400/110型單體液壓支柱配鉸接頂梁支護頂板,排距1.0m,柱距0.8m,“五·三”排控頂,最大控頂距5.3m,最小控頂距3.3m。采用全部垮落法處理采空區(qū),放頂步距2.0m。<
107、/p><p> 采煤工作面回采時,各工序按《作業(yè)規(guī)程》、《操作規(guī)程》、以及《煤礦安全規(guī)程》相關規(guī)定執(zhí)行。</p><p><b> 見采煤方法示意圖。</b></p><p> 三、采區(qū)及工作面回采率</p><p> 按《煤炭工業(yè)小型礦井設計規(guī)范》規(guī)定,各煤層采區(qū)回采率取85%,各煤層工作面回采率均為95%。<
108、;/p><p> 3.2 采煤工藝設計</p><p><b> 1.采面基本參數</b></p><p> 工作面走向長500-600m,傾斜長100m,平均煤厚1.60m,煤層傾角20°~24°,煤的容重1.4t/m3。</p><p><b> 2、采煤方法</b>&l
109、t;/p><p> 采區(qū)前進、區(qū)內后退式走向長壁采煤法。</p><p><b> 3、采高的確定</b></p><p> 綜合平均采高確定為1.6m。</p><p><b> 4.落煤方式</b></p><p> 根據該礦井生產實際情況,為提高效率,該工作面采用
110、GMZ—1.2型煤電鉆打眼,放炮落煤。</p><p><b> 5.裝煤及運煤方式</b></p><p> 裝煤方式:手工裝煤,用掏扒和鏟子將煤鏟入啟動的運輸機裝入順槽礦車中。</p><p> 運煤方式:機械運煤,放炮落煤,裝煤方式為人工攉煤。工作面煤炭由SGW-420/22型刮板輸送機將工作面的煤運輸到順槽溜煤口的1.3T側卸式礦
111、車內,再通過順槽內的2.5T蓄電池電機車牽引至區(qū)段甩車場,最后通過斜井串車提升出井。</p><p> 6.進回風巷的布置方式</p><p> 沿煤層布置工作面機巷及回風巷,掘進至保安煤柱邊界時,利用切眼貫通,形成工作面。兩巷斷面為梯形,采用礦工鋼支護。開切眼利用木點柱或金屬摩擦支柱支護,頂板破碎地段可直接采用單體液壓支柱支護。</p><p><b&g
112、t; 7.支護形式的選擇</b></p><p> ?。?)支護材料的確定</p><p> 根據采高確定支護材料,使用DW18-300/100和DW20-300/100的單體液壓支柱和HDJB-1000型的絞接頂梁配套支護工作面頂板(規(guī)格、數量見支護材料明細表),懸臂方式為正懸臂。</p><p><b> ?。?)排距的確定</b
113、></p><p> 根據采區(qū)設計,該面實行“兩采一準”,晝夜一循環(huán),循環(huán)進度2.0m,該面使用1.0m的絞接頂梁,所以排距定為1.0m。</p><p><b> ?。?)柱距的確定</b></p><p> 根據工作面支柱的支撐能力必須滿足周期來壓時防止壓垮和推垮的要求柱距為0.8米。</p><p>
114、8.回采工藝流程簡圖</p><p> 打眼——裝藥、連線、放炮——攉煤(臨時支護)——支護(掛梁、正規(guī)支柱)——移溜——充填——架設木垛——回收</p><p> 9. 工作面頂板管理方法</p><p> (1)上下安全出口超前30m順槽加固支護,采用十字項梁絞接支護頂板,柱距0.8m,排距1.0m。加固方法:單軌斷面采用連鎖絞接抬梁單排支護;雙軌斷面采用
115、連鎖絞接抬梁雙排支護。放頂步距1.0m。風巷順槽加固支護</p><p> ?。?)初次來壓和周期來壓的特殊支護措施</p><p><b> ?、伲醮畏彭敶胧?lt;/b></p><p> 為了加強對放頂工作的領導,礦應成立以總工程師為組長的初次放頂領導小組。提高工程質量,以優(yōu)質保證初次放頂工作安全</p><p>
116、 a.打眼前,先進行敲幫問頂,檢查頂板及煤壁情況,若有傘檐片幫危險,架好貼幫柱后再打眼。</p><p> b.攉煤工作中,推進0.5m必須設帶帽點柱作臨時支護,間距1.0m,進度夠1.0m時,及時處理好片幫和頂板,立即架設基本支柱,架設時支柱落硬底(底穿木鞋,規(guī)格0.5×0.1×0.1m),迎山有勁,柱成直線。</p><p> c.工作面每隔15m架設一個木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煤礦通風與安全畢業(yè)設計
- 煤礦通風與安全畢業(yè)設計---通風系統(tǒng)設計
- 煤礦通風安全的設計畢業(yè)設計
- 煤礦通風與安全設計畢業(yè)設計開題報告
- 煤礦通風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煤礦2.4mta新井通風安全設計
- 煤礦安全工程專業(yè)通風畢業(yè)設計
- 畢業(yè)設計--煤礦礦井通風設計
- 煤礦礦井通風系統(tǒng)畢業(yè)設計
- 礦井通風與安全畢業(yè)設計
- 礦井通風與安全畢業(yè)設計
- 礦井通風與安全畢業(yè)設計
- 煤礦礦井通風系統(tǒng)設計 畢業(yè)設計
- 通風安全畢業(yè)設計_
- 畢業(yè)設計--新井通風與安全設計
- 礦井通風與安全畢業(yè)設計0
- 礦井通風與安全畢業(yè)設計論文
- 礦井通風與安全專業(yè)畢業(yè)設計
- 礦井通風與安全課程畢業(yè)設計
- 安全工程畢業(yè)設計(論文)-鐵北煤礦300萬ta新井通風與安全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